對秦始皇太感興趣了,
但一直苦無可以聊這話題的對象,
這份「遺憾」,
在我們第七次的讀書會,
讓我感到「圓滿」了XDDDD。
因為這次讀書會所選讀的書,
就是呂世浩老師所著作的《秦始皇-一場歷史的思辨之旅》,
而我竟然在讀書會的前幾天就已經像個等待遠足的小朋友般,
迫不及待。
由於這本書是我選的,
按我們讀書會的遊戲規則,我是這次活動的主持人。
所以我想跟大家討論的重點,
除了呂老師在書中要我們蓋上書本思考的問題(舉凡像是:學生的目的是在學什麼?你覺得你活在一個什麼樣的時代中……)之外,
也跟大家聊聊看完書後,
對秦始皇這個人觀感,
像是他有什麼優點?有否值得我們借鏡的地方……。
而從跟大家討論的過程中,
不難發現大家對秦始皇依舊是採較為批判的觀點,
但我始終對於秦始皇存有另一個角度的解讀,
而我之所以這麼欣賞這位始皇帝,
是因為他做事非常有魄力、有主見(謎之音:明明很多上位者也有這樣的特質),
且我覺得他立定了目標後,
真的會不顧一切的朝目標前進,
是個超級行動派。
但這個「超級行動派」,
並不像無頭蒼蠅般的莽撞,
他腦中有自己行事步調,
簡言之,就是「聰明」啦!XDDDDD
縱使中途難免會遇到不盡人意之事,
但他卻能「忍」,
直到目標達成。
更重要的事,
他應該是歷史中,
唯一演不出「後宮爭鬥」的皇帝吧?XDDD
因為連他的皇后是誰,大家都搞不清楚XDDD
他被拿來說嘴的事情,永遠只有朝廷政事(謎之音:不就只是個工作狂而已嘛),
所以讓我深感他真的是一位很特別的皇帝。
且老實說,「始皇帝」這名稱聽來多麼崇高,
讓七國一統的他,看似是人生勝利組,
但仔細研究他的出生和死亡歷程後,
其實他根本是個悲劇人物。
早從年少時,
看到自己的母親趙姬與嫪毐的私情,
且嫪毐還四處宣揚自己是秦始皇的「假父」,
一國之君卻忍受這般屈辱,
對人性充滿了不信任的他,
一生中堪稱只最信賴三個人:李斯、趙高、胡亥,
但最後,自己卻也可以說是被這三個人害死的,
且死後還因為這三個人的計謀無法立刻入土為安,
屍體就這麼與鹹魚們共處,
四處遊晃幾個星期才回宮庭,
每當看到這一段描述時,
我的心真的很難過,
雖然換個角度想,他對臣子們也沒好心到哪裡去,大家可能只會覺得他是受到現世報,
只是,我感覺受到自己最信任的人這般對待,
這比被仇人傷害傷得還要深……。
當然,我也不否認他後期那「寧錯殺一百,也不放過一個」的兇殘模樣,
我只是希望大家不要一提到秦始皇,
就永遠只會提到他的兇殘、以及焚書坑儒(且讀李開元先生所著的《秦謎》時,他提到或許秦朝當時只有發生焚書,但根本沒有「坑儒」一事)而已,
而抹煞了這位「工作狂」在朝政上所付出的全部辛勞。
寫了這麼多,
回歸到這本書的文本上,
大家一致認為這本書的寫法給予我們用不同的方法去看歷史,
如同書中所提,的確,以前讀歷史真的只是為了考試,
從來不覺得歷史跟自己有什麼關係,
長大後,
歷經許多社會動盪(舉凡像看到香港、澳門回歸中國;每到228時,又開始提及白色恐怖時期;教育部試圖修改歷史課本內容……等),
漸漸懂得過去種種,其實對現在的我們有很大的影響,
再看到這本書告訴我們從歷史故事中,去設想:「如果今天換作自己,會怎麼做?」的讀法,
更擊中我的心,
在場的成員們似乎也深有同感。
最後,我想說的是,
我們這年代所讀的歷史和真實事件已漸漸出現落差,
所以無法去確切定論那年代的哪個人是好人還是壞人,
而是可以從這個人所做的事中,
好好反省他教會我們什麼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