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lose
『在這個世上,人會遭遇太多太多的事情,一切機遇會來,一切風波會走,在每一個機遇中把握自己,這就是道家所說的合乎天地大道』
每當我們汲汲營營於追求某樣東西時,那個東西卻往往無法得到手;相反的,卻常發生「無心插柳柳成陰」的事。而最近我所等待的機遇,卻讓我感覺:明明很近,但是總缺臨門一腳。真的很嘔!是因為我太急於追求嗎?所以才故意不讓我得到??
莊子希望我們懂得「無心得」的道理,人生的幸福快樂,越刻意追求,往往得不到。但是如果認真的生活,那個幸福快樂就永遠跟隨著我們…。
這似乎是很老掉牙的知識,畢竟我們中國受到儒道思法潛移默化已久,所以這些內容,其實我們都知道,只是,做到的人有多少???
每個人都希望能從外在世界得到越多,能安分守己、知足常樂的人有多少???
我聽歌有個習慣,那就是喜歡看歌詞,歌詞寫的好的,對我來說才有吸引力,最近聽到一首算很久以前的歌曲,歌詞裡有句:
『如果忘了初衷 最後爭到手也沒用
感覺自己像 面對個黑洞 多努力激動 回應都是空』
真是振撼到我的內心…,當我們被社會化久了後,當初那些理想抱負、被自己放大美化的最初的夢早被遺忘了,努力追求不屬於你的東西,怎麼也不肯放手,直到有人問你:一直苦於追求那樣東西的目的是什麼???才會驚覺:我忘了!
那麼就算最後屬於自己,有意義嗎??? 無解。

莊子:「外化而內不化」
我喜歡這句話,(雖然我覺得自己的個性比較像是儒家派的,但是老實說,我覺得莊子的思想,比較符合現在的社會。)
它的意思是指,一個人在社會上生存,需要順應規則,遵守法度,與人交往,這一切都是我們可以叫做外化的東西。一個人在表面上可以非常隨和,一切可以放下來,與人融通,這就是一種化境。但是一個人之所以成為他自己,有他獨特的價值觀,有他獨特的風格,有一個人內心的秉持,就在於他的內心真正有他的「不化」。
如果我早點懂得這個道理、信仰這個道理的話,那麼,我就不會那麼常處在認知不和諧的狀況下了…。

為什麼我會忽然提到「莊子」這個人呢???
因為最近看了于丹的「《莊子》心得」才如此有感而發。
于丹能把以前我們在國文讀的要死要活的深奧文言文,轉化用如此易懂的文字和現實生活的範例來說搭配說明,有趣多了!^v^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天才真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